【中學生一手一腳出書《手足》:「呢本書可能擺幾十年」 】

「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啊?不就只是看幾本書而已嗎?」電影《返校》中,台灣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下,禁書竟然成為了當權者最恐懼的東西。身處香港,不知道文字獄何時會來臨,但仍無阻一個中學生「用最浩瀚的筆告狀」。夜闌人靜時,手執著筆在紙上快速地書寫著,那是中學生的日常寫照。但一個中四學生所寫下的,並非學校功課的答案,而是紀錄下反送中運動每一個不可磨滅的畫面,把一字一句拼湊成書,書中的文字不會像虛擬世界中的資訊般容易消失,「呢本書唔係擺一個月、可能擺幾十年,之後睇返就好似宜家睇六四嗰啲書咁,紀錄低歷史。」 

這個中學生從口中道出:「我決定透過一本書,去紀錄2019下半年一場血腥的風暴,以及這個會殺人的政權。」翻開書中的序言,不難看到這個中四男生的決心,化名烈火的他,說起出書經歷時心中冒起一團熊熊烈火。反送中運動在去年進行得如火如荼,沉澱過後,今年初烈火將眼前的運動以時間軸形式紀錄下來,紀實的同時又加插個人感受。由寫文到售賣都是他自己一手包辦,初次出書的他在過程中跌跌撞撞,幸好途中遇到不少身邊人的幫助。

凌晨時份的寂靜,對有些人來說是直面自己的時刻,對烈火而言,深夜卻是寫作靈感湧現之時,「一般人社交圈子會係朝早,日頭容易分心,夜晚周邊嘅野都會靜啲。」直至晨光初現,他就會去吃早餐。一天吃過早餐後,他看到報紙檔就靈機一觸,問報紙檔可否寄賣他的書,當中有人答應但亦曾「食檸檬」,最後他一口氣問了6間。後來經過一間黃店,他看到有反送中運動相關的書賣,而黃店老闆亦樂意讓他放在店內售賣,並聯繫其他黃店網絡作寄賣。過程中亦有黃店因覺得書中有宣傳成分,因此不願讓他作寄賣。「從今次學識左有時要避免牽涉其他持分者。」 

一對手、一雙腿、一輛手推車,一個男生就這樣搬著近千本書到不同黃店寄賣,「上樓梯、電梯又要逐級搬,好麻煩。」經歷過這次後,他改用行李箱,可惜空間有限,他要來來回回多次。「宜家諗返起,應該plan好啲搵gogovan送,一日就可以送晒。」年少的他,沒有太多經驗,有的是卻一股動力。出書的路上,由構思、寫作、聯絡、搬運大多都是一個人處理,插圖則由擅長畫畫的同學負責,「今次經驗我明白左一個人做未必會做得好好,好似呢場運動,都唔會得一個人去行。」 .

除了文字,相機亦可以紀錄下歷史,為何會選擇文字呢?他認為,「文字係好好嘅溝通橋樑,從文字可以睇到社會上其他人嘅諗法,個世界好大,發生嘅事好多,一個人部相機永遠影唔晒。」社會上,人們未必能面對面交流,亦有很多被隱藏的聲音,書本卻能發揮傳遞作用,「大家永遠唔會淨係睇一本書,會睇唔同人出嘅書,唔係淨係知道某一政見嘅人點諗。」 .

雖然不是專業作家,文字沒有太多修飾,但反而能夠更簡單直接地道出一個置身這個時代的中學生心聲。「中學生係社會上參與呢場運動最年輕嘅一群,感受同身邊年紀大啲嘅人唔同。」年紀的不同,可以是令兩者距離更遠,但有時候卻並非一個阻礙,烈火指學校裏的老師在這場運動中亦有默默關心學生,「我都有同老師介紹呢本書!學校有連儂牆,同學會係小息唱歌。」學校有如一個社會的縮影,這個時代的學生只是加快跳出縮影,「學校係必需經歷嘅地方,入面都有唔同黨派嘅人,但如果老師只話支持某一立場,對其他同學就唔公平,對教育制度都唔係好事。」 .

課室中,同學的人數愈來愈少,昔日的熱鬧減退了不少,原因是有十多名同學都選擇移民或海外留學。烈火説著有點唏噓,被問到可有一刻想過移民,他的答案來得堅定,「我無諗過移民,我好鐘意香港呢個地方,困難每一個地方都有,只不過係唔同嘅困難。」有人去,有人留,烈火理解選擇移民同學的想法,但不是自己的想法,「為左逃避呢場運動移民,唔係唔得,但呢個諗法唔夠正面,困難逃避唔到。」

攝:Iris Chiu
文:Iris Chi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