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留學生逃城記】
截至3月,本港有至少4萬名大學及中學生在外地留學,而衞生署在3月12日呼籲歐美留學生盡快回港。
香港政府如何幫助他們? 他們又該如何自處? 我們訪問到三位分別在英國及比利時的留學生,分享他們的回港以及14天家居隔離的經歷。
英國交換生Iris表示,英國當地學校對疫情的反應速度十分緩慢,由她們學校有學生感染武漢肺炎至宣佈停課,中間經歷一個星期多。她們一班交換生多次電郵校方詢問停課安排,卻只換來她們反應太大的回覆。
Iris亦認為英國當地居民衛生常識較低,而且亞洲人攜帶口罩出門屢次遭受歧視。她自身經歷每次攜帶口罩出門,都會遭受到英國人的白眼,甚至乎是破口大罵,各種冷嘲熱諷不在話下。
她表示歐洲人的傳統觀念,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會佩戴口罩,而且他們覺得沒有科學根據去證明佩戴口罩能夠防止肺炎傳播,所以他們拒絕戴口罩,亦十分抗拒佩戴口罩的人。
比利時留學生Alan記錄了整個香港機場採取的隔離措施,市民抵港後需要填寫一份健康申報表以及兩份強制隔離令。遞表通道有分紅色及綠色,紅色通道是給14日內到訪過高危國家包括韓國、意大利、武漢等國家的人使用。
居家隔離應用程式如同虛設
Iris在回家後16小時才收到衛生署的短訊,令她一度擔心自己的檢疫期會否被延遲一天。在她使用應用程式登記手環時,系統訊息竟然指用戶已被登記,令她大感疑惑。她指自己從來沒有登記過,而電話號碼亦只有她一人使用,經過幾次嘗試失敗後她亦放棄登記。
在隔離的第三天,Iris才收到衛生署職員的來電,她向職員查詢登記的問題,職員只給了她一個負責應用程式職員的聯絡電話。衛生署職員亦補充指很多市民亦遇到同樣在登記上的問題,著Iris不用因而緊張。
這令Iris十分質疑電子手環以及居家隔離應用程式的成效,因為政府根本無法得知市民有沒有下載到應用程式以及登記,令更多人十分容易地剪斷手帶出門。
文:Joe Lee
輯:Joe Lee